从不久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到近日温家宝总理表示打破大银行的垄断,在停滞很长时间后,中国金融业改革以引导民间资本打破银行业的垄断为主题再次启动。由于多年的停滞,中国金融改革可谓千头万绪,无论是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利率市场化,还是放松资本管制等,都是急需破解的重大命题。然而,就改革切入点和核心命题而言,无疑是银行业的反垄断问题。
温总理这次借考察之际机提银行业的反垄断问题,一方面是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壮行;另一方面,将打破银行业的垄断提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多年以来,中国银行(601988)业的垄断,造成了两大严重恶果:其一,垄断造成银行业的暴利。用温总理的话说,就是“银行赚钱太容易”。根据上个月出炉的上市银行的数据,2011年,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大银行的净利润总额达到6808.49亿元,日赚18.65亿元,五大行的利润增速基本都在20%以上,其利润总额占到了中国全部商业银行的65%以上,垄断地位一目了然。
其二,银行业的垄断造成了金融抑制和金融短缺的短板。银行业垄断造成的结果就是银行数量少,以中美两国数据为例,目前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我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再看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则更是“奇缺”,中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村镇银行到现在仅十余家,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更是面临很多制度的障碍。也就是说,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并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金融短缺的情况下,稀缺的金融资源只会选择大企业、大客户,这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大银行的垄断造成的行业暴利,另一方面是金融抑制和金融短缺,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在无法获取主流银行机构信贷资金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地下金融提供支持。我们一直在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关键是金融自身应该根据实体经济的结构,形成一个既服务于大企业,又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无缝隙的结构:大银行为大企业服务,小银行为小企业服务,而其他的金融机构提供别的金融服务。事实上,由于大银行的垄断和金融抑制,中国的银行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进入门槛高,民间金融无法给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造成了人为的短缺。中国金融业目前最主要的仍然是供给不足的问题,唯有放开金融业的垄断,才能在抑制银行业暴利的同时,构建更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平台。
目前中国银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大量地设立金融机构,降低金融业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即使发生一些风险,按照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我们也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现在,中国的很多银行还可以靠政策扶持的存贷差吃饭,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动,银行的盈利空间肯定大大降低,到那个时候,大家日子难过的时候,再开放金融业,恐怕不是一个好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