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建议政府放松对中小银行管制
发布时间:2012-10-18|作者:许小年栏目:学术评论点击:
   2012年9月10日,2012第六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在北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银行业的模式变革”,和讯网作为论坛战略合作伙伴对会议进行直播报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管制不仅没有放松,而且是越来越加强。特别是在2009年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以后,政府不仅是在监管方面,而且在贷款的方向方面,在贷款的额度方面,都开始指导,在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指令性的计划。

  同时,许小年表示,对于中型和小型银行,我们的管制是管死了小微金融机构。在管制方面,有很多都是不必要的,第一个是对市场准入的管制,很多是没有必要的。市场准入的很多审批制制约了我们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扩张,完全没有必要,除了这方面的管制以外,我们监管当局还自以为聪明地设计了金融机构的形式,设计了商业模式,设计出村镇银行、小微贷款公司,人为地分割市场,造成很多小额贷款公司,造成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现在经营不下去,因为他不能吸收存款,他只能用资本金放贷。因此,现在除了对于大型银行、中型银行要警惕重新政策化,变成这个政策银行的趋势以外,要放开对小微金融机构的管制,充分地让市场来发挥作用。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有一段时间没有做金融方面的研究了,所以说只能够一般性地讲一下。我今天讲的是《放松管制,增强金融的活力》。

  最近看到一些现象,是令人担忧的,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管制不仅没有放松,而且是越来越加强。特别是在2009年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以后,政府不仅是在监管方面,而且在贷款的方向方面,在贷款的额度方面,都开始指导,在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指令性的计划。

  为了配合4万亿拉动内需,前所未有地下达了贷款额度,而且这个贷款额度是下限,不是上限,就是说你必须要完成多少多少的贷款,搞得下面的银行,有些银行都感到压力很大,说我要完不成的话怎么办,今年年底的KPI考核就不行了,压着银行放贷款,这是2009年4万亿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当前的4万亿我不知道叫什么版本,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叫什么版本,有的媒体说是2.0版本,我搞不清楚什么版本,反正是4万亿的变种,我们又看到了,监管当局公开地呼吁银行要支持稳增长。特别是要重点地保证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

  我感觉到我们多年以来,搞银行改革、搞金融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持金融机构、保持进行的决策独立性,要防止金融机构变成政府的政策性银行,但是在这两轮,2009年以及当前的刺激经济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银行某种程度上,正在变成政策工具,银行的放款不是根据银行自己对于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放款,而是根据政策的重点。如果大家回忆一下在10年前,我们推行银行改革的时候,特别强调作为政策工具给银行所带来的风险,希望能够尽可能地隔离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但是在最近的发展的过程当中,令人担忧的现象再一次出现。媒体上大家看的很多的一个案例,就是南方某地的稳增长,就是说这个稳增长,上面批文下来了以后,地方官员手舞足蹈亲吻批文,这个批文是什么?这个批文是南方的一个大型钢铁项目的建设。我们都知道钢铁行业,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现在严重地产能过剩,在这个时候再批出这样的项目,本身已经就够荒唐的了,你再增加钢铁行业的生产能力,而且上百亿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少不了要银行贷款,这不是把银行往火坑里推吗?是吧?银行如果贷了款给这个钢铁项目建成了,大家都看到钢价了,钢铁价格最近的走势大家全看到了,是一个劲地下跌,很多钢铁企业出现了亏损,如果我再上这样的项目,将来贷款无法收回怎么办?最近又批出了几十个项目的轨道交通项目,我们知道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他是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他不能靠很高的票价来回收投资,这个几千亿投资下去,银行又要提供多少贷款,将来这些银行的贷款能不能回收,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政策短期化,只为了今年的GDP,而不顾银行的长远健康。

  金融改革十年前我们开始的银行的改革,核销银行的坏账,银行重整、充实资本金,银行上市,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就是为了增加银行的独立性,增加银行的商业性,降低它的政策性,但是现在金融改革的成果正在一步步地丧失,我们甚至出现了倒退,政府政策对银行的强烈地干预和指导,使得我们银行离开了在商业化运作的基础之上,独立地判断风险和收益,在通过独立地判断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决定。现在变成越来越跟着政策走,商业银行什么时候又变成政策性银行,那将是中国经济的灾难,因为这种灾难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每一次经济增长的高峰,都留下了遍地的坏账,以至于我们在2000年前后,不得不启动银行改革来清理银行的坏账,数万亿银行的坏账,由中央政府来注资,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上市,才十年的时间,我们忘了!当时在清理银行坏账的过程当中,做了一个粗略的分析,坏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十几年前的数字,坏账产生的原因粗略地讲,三分之一政策性贷款,三分之一银行失职,三分之一是内外勾结的犯罪行为。我们只能说是大致而言,这教训我们忘了吗?才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就忘了。

  如果按照现在的这个趋势再发展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短则两年、三年,长则三年五年,银行必然出现大量的坏账,那个时候我们又要准备资源、又要准备资金来核销这些坏账,而这些坏账的核销,最终的负担都在纳税人身上,所以我们当前要警惕商业银行重新变为政策性银行的这个趋势,回顾我们银行改革的历史,回顾我们国家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的坏账以及清理我们从中所得到的教训,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这是关于大型和中型银行。

  关于中型和小型银行,我们的管制是管死了小微金融机构。在管制方面,有很多都是不必要的,第一个是对市场准入的管制,很多是没有必要的。在市场上我们看到一些专门做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当他想向周边地区扩张的时候,他想向周边省市扩张的时候,总是要碰到牌照问题,总是要碰到分支机构设立的这个审批问题,我们相信活跃在市场上的这些金融机构,他们对于哪些地方能够开展业务,能够获得比较快的发展,哪些地方有小微企业比较集中,我相信他们比监管当局知道得要清楚得多,用不着批准,你为什么要批呢?我开一个米店你要批吗?我这个米店开得好,我在北京开得好到天津去开,为什么非要批呢?

  市场准入的很多审批制制约了我们小微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扩张,完全没有必要,除了这方面的管制以外,我们监管当局还自以为聪明地设计了金融机构的形式,设计了商业模式,设计出村镇银行、小微贷款公司,人为地分割市场,造成很多小额贷款公司,造成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现在经营不下去,因为他不能吸收存款,他只能用资本金放贷。这种关在办公室里,自以为聪明的设计,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是看不到市场的创造性、看不到民众的创造性,他在这里瞎监管一气,金融机构的形式,金融业务的经营的商业模式,应该由市场参与者在市场的摸索中、实践中自己去决定、自己去修改,没有必要由政府做硬性的规定,更没有必要做什么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我们发现大多数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他们不了解市场,他们没有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他们是关在办公室里自己在那儿设想。

  所以我认为现在除了对于大型银行、中型银行要警惕重新政策化,变成这个政策银行的趋势以外,要放开对小微金融机构的管制,充分地让市场来发挥作用,你不必过度担心金融风险,我们的监管当局他担心金融风险,主要是他没有看到市场实际上可以形成约束机制,市场可以帮助监管当局来控制金融风险,他没有看到,他以为控制金融风险就是政府一家的事儿,错了,市场本身可以形成约束机制,最起码市场本身可以建立起一种信誉机制。你专门做小微贷款的金融机构,你在一个地方做砸了,你再向外地扩张就非常困难,这种声誉就制约着这些金融机构自己要每到一地,都要把金融服务做好,每到一地都要控制好金融风险,如果控制不好将影响到他自己利润的增长,将影响他自己业务的扩张,你用不着担那么多心。

  而且小微金融机构,大部分股东都是私人股东,这个私人股东他自己的钱放在这儿,他看自己的钱比你政府来看他要用心得多,你操什么心,你真正监管的重点应该是什么?真正监管的重点应该是国有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的股东他都不是自己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说你应该重点监管他们。凡是私人股东的,他自己对这个钱看重,比你看重得多,他控制风险的意识比你高得多,你没有必要操那么多的心,能不能消停一点,你多休息休息,我们下面日子也好过一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