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唐要家教授撰写的学术专著《电力体制改革与节能减排》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研究成果,是电力体制改革和政府管制理论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基于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和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分析,深入分析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逻辑,系统论述了电力体制再改革的战略重点和政策选择,探讨了如何建立激励相容的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体制。
摘 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益严格的节能减排压力,电力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市场化为基础的电力体制是实现电力行业高效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电力行业现有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运行机制明显不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阻碍了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需要重构改革决策与实施体制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立了市场化取向的电力改革方案,并在在发电市场竞争和促进电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仍未实现,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日益突出,改革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和制度保障。持续的电力体制改革需要具有坚定的市场化改革承诺和持续增强的改革政治承诺。
对于转型国家来说,电力体制改革既是一个行业有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要求国家行业管理体制和政治经济体制做出重大改变的过程。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深层次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的日益凸显,“问题导向”改革模式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无法成为推进改革的主导模式。因此,必须重构电力体制改革的高层决策体制和改革政策实施体制,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改革来加以推进,采用“设计导向”的改革模式和法治治理下的实施体制。
二、以结构重组为核心系统推进电力体制市场化再改革
中国电力行业再改革的政策思路是:需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输配体制改革为起点,采取“结构重组、市场机制、现代监管体制”整体推进的改革思路,对电力行业进行彻底的再改革。
电力结构重组是形成竞争性电力市场的前提。电力结构再重组的目标是:近期尽快实现由“独买独卖”的单一买方模式向基于“双边交易”的批发竞争模式转变,长期则是随着市场交易机制的发育逐步建立有效的零售竞争模式,最终实现供给侧与需求有效响应的双边竞争体制,建立有效的竞争性电力市场。
中国电力行业长期存在多重价格扭曲,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不同用户之间的销售电价。电价扭曲的主要原因是电力价格管制体制严重滞后于电力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市场化改革与政府价格管制严重不匹配,是政府角色错位的根本体现。电价改革的核心是科学定位政府的角色,建立市场化价格机制,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激励性输配电价管制。
有效的电力供应需要以合理的电力投资来支撑,电力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适度协调是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电力投资体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电力行业投资体制需要进行重大的体制转型,由行政主导型体制转变到市场主导型体制,取消不必要的电力投资审批和消除行业进入障碍,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电力能源监管体制既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行业高效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能源监管的核心是实现宏观能源战略规划与微观能源监管,电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监管体制,实现依法监管、集中管理、合理分权、专业监管和治理有效,在一定时期内,建立政监合一、微观监管相对独立的能源监管机构体制是保证监管有效的重要制度选择。
三、建立激励相容的电力节能减排机制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深化的重要时期,工业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供给能力有限,经济增长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供给压力。因此,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系统规划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确保能源供给安全。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所以工业行业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决定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动趋势。总体来说,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相对较低,一些行业具有明显的节能潜力,因此,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技术节能应该是工业节能的政策重点。我国长期以来追求数量增长的出口贸易政策和扭曲的国内能源价格体系成为工业出口贸易结构向节能降耗方向优化的根本阻碍。因此,需要改变过度追求出口贸易总量增长的出口贸易发展模式,实现节能降耗的内涵式出口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电力节能减排目标,国家采用了多种政策手段,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体制总体具有行政主导的特征,行政手段是政策推行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是政策实施的直接责任主体。行政主导体制具有高成本、低效率和缺乏激励的缺点,它根植于转型经济中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具有很强的对市场化政策工具的行政化改造力、对劣质政策的维护力和适用领域的扩张力。良好的节能减排政策应该满足低成本、激励性和公平性的基本要求,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现相关主体的“激励相容”,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市场化政策实施的制度基础。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和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必须基于本国的现实情况来进行政策设计和选择,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性。中国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中国面临十分艰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任务,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技术、体制等诸多障碍,需要通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政策设计与政策组合,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目 录
1.导论
1.1电力体制改革的标准范式与持续性
1.2 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模式的多样性
1.3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挑战
2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实施绩效
2.1电力体制改革的起点与进程
2.2市场化改革阶段性任务实施绩效
2.3电力体制改革缓慢的阻碍因素
2.4 电力体制再改革的政策重点
3电力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
3.1改革初始条件与动力机制
3.2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体制
3.3重构改革决策与实施体制
4.电力结构重组与市场竞争
4.1 电力结构重组与竞争电力市场
4.2电力行业结构重组的绩效
4.3发电市场竞争状况评估
4.4促进电力市场竞争政策
5电价管制失灵及其重构
5.1 电价管制体制
5.2 电价纵向扭曲及其效应
5.3 电价管制失灵的政治经济逻辑
5.4 政府电价管制体制的重构
6电力投资体制及其绩效
6.1 电力投资总量与结构
6.2 电力投资体制变迁
6.3电力投资波动及影响因素
6.4电力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分析
6.5 建立市场化的电力投资体制
7电力能源监管体制及其改革
7.1能源政府监管的定位
7.2 能源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7.3 中国电力能源监管体制
7.4 电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8电力消费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
8.1省际电力消费差异与经济增长
8.2省际电力消费总量增长的因素分解
8.3省际电力消费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9工业能源压力与节能潜力
9.1工业化深化中的能源压力
9.2能源压力预测与能源安全
9.3工业能源消费与节能潜力
9.4工业出口贸易结构与电力节能
10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及其绩效
10.1电力节能减排政策
10.2节能减排行政政策
10.3节能减排电价政策
10.4电力节能减排政策绩效
11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政策
11.1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国际经验
11.2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
11.3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绩效
11.4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