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利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相对生产效率,包括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交叉效率,利用回归模型考察了影响生产效率差异的诸多因素,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体制、区域特征,尤其是投资审批制度、产业进入制度、人员编制制度等管制项目对生产效率差异解释能力。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规模经济特性不明显,所有制结构变化对该产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没有明显影响,生产要素投入管制对生产效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技术,根据收益率和增长率两大类指标测算了我国28个省、市、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经营效率综合得分和综合排名,利用回归模型考察了影响经营效率差异的诸多因素,如生产效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区域特征,尤其是收益率价格管制制度等管制项目对经营效率差异解释能力。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产业经营效率的差异,基本与生产效率无关,主要取决于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
●浙江省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在除西藏外的30个地区中,DEA自身评价的生产总效率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但在交叉评价中排名第13名;除西藏、上海、河南以外的28个地区中,浙江省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经营效率综合得分排名第14名。
浙江财经学院熊红星副教授主持完成的省社科一般课题《中国城市燃气管制效率研究》,通过资料包罗分析、主成分分析评估了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通过回归分析检验了我国城市燃气一系列管制制度对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影响,为改革和完善我国城市燃气管制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观点如下:
一、我国城市燃气管制效率评价
1.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技术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区际差异不明显。
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如人力资本的价格、燃气原料成本、经营管理理念、投资机会,但是各地的燃气生产和供应企业面临着大致相同的技术选择、管制体制,该产业各地区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包括总效率、技术效率、交叉效率和经营效率包括收益率、增长率,没有表现出系统性差异。
2.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规模经济特性不明显。
规模经济特殊特征不明显,动摇了城市燃气产业经济性管制的理论基础。本文分析的30个样本中,DEA模型显示规模不经济的省级区域有河北、辽宁、江苏、山东、重庆、四川、内蒙古、江西、河南,占样本总数的30%。在回归分析模型中,企业平均资产、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等代表企业规模的指标,对经营效率综合得分的影响基本不具有统计意义。
3.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该产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没有明显影响。
规模以上企业国有及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制度变量,试图解释生产总效率、交叉效率和经营效率综合得分,实证结果都不具有统计意义。该结论与国际上大多数类似统计检验结论基本相同。
4.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生产要素投入管制对生产效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产业实施的严格进入制度、投资审批制度、人员编制制度等规制制度,对生产效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统计检验不显著。各地区生产效率的差异,同际上主要归因于主营业务集中程度和区域内企业数量。
5.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收益率管制对经营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收益率管制制度对引导企业合理使用生产要素、降低成本以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产业经营效率的差异,基本与生产效率无关,主要取决于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我国实施的收益率管制制度决定了成本费用利润率,导致了经营效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管制俘获理论。
6.我国城市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价格管制亟待全面完善。
价格形成机制不能刺激企业自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管制机构面临的燃气成本增长压力较大。用户差价体系不合理,忽视燃气消费的经济性。燃气价格没有全面反映消费成本,扭曲消费决策。燃气价格僵化、形式单一。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城市燃气业政府管制的主要建议
1.市场结构优先于所有制结构的城市燃气市场建设思路
开放市场,逐步引入竞争。从国际经验来看,市场竞争机制是改革传统管制模式的最终方向。上世纪后半叶,放松管制、加强激励成为燃气行业管理的国际潮流,标尺竞争、开放市场在许多国家得到大力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一般是在燃气生产的各个环节直接引入竞争者,打破区域市场垄断格局,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减少价格管制的范围;日本通过区域比较竞争制度,间接导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励燃气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事实证明,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降低燃气产品的价格,这也是价格管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例如,英国的贸易和产业局统计的资料显示,通过对燃气产业放松管制,在1986至1995年间,英国的燃气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调,居民用户的燃气价格下降了24%,工业用气下降了7%,其中电力生产企业用电价格下降了54%。与此同时,燃气的消费水平则上升了38%。
英美等国的直接竞争机制要求打破公用事业运营企业的市场范围受制于行政区划的现行体制,允许公用事业运营企业跨区域提供产品和服务,不同区域的传输管网可以互联和开放使用,铲除其它区域的企业使用本区域传输管网和将其自己的传输、分销网路与本区域传输管网互联的体制障碍,为不同区域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奠定基础。日本采用的间接竞争也要求打破目前一个管制机关管理一个垄断企业的现行体制,建立“一管多”的管制体制,通过比较多个企业的信息激励企业,甄别真实信息。
2.改革管制体系,扩大管制区域范围。
改革燃气市场行政分割、区域独立管制的管制体系,扩大燃气管制机构的市场范围,避免一个燃气管制机构监管一家燃气供应企业的管制关系。一方面可以提升燃气管制机构信息获取条件和信息数量,减少管制信息对受管制企业的依赖;另一方面增加管制区域范围内企业数量,减少消费对某个企业的转换成本,提高燃气供应的稳定性。
3.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并重,促进资源节约。
通过价格机制,调动上中下游各环节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使天然气工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即成本降低、气价降低、市场扩大、成本进一步降低等。
改革价格形式,理顺价格成本关系。建议采取新老划断的方法,管道建设资金全部自筹,燃气企业自有资本和长期负债来解决;新用户取消初装费,按月征收容量费,弥补管道成本等不变成本项目,建立真正的多类型两部制价格结构。对于不足月用户,建议按照实际天数收取相应的容量费。
实践中容量费与使用价格的变动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容量费递增、使用价格递减,例如日本等国;另一种是容量费递增、使用价格不变,特殊用户除外,例如英美等国。目前上海燃气公司可以根据燃气用途、用气量等多种因素区别不同的用户,有更好的条件执行差别定价,因此建议实行容量费递增、使用价格适当递减的多类型两部制价格。
4.提高价格灵活性,放开部分特殊用气价格。
随着石油、电力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能源之间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建议放开可中断供气、日非高峰用气、特大用户、特殊设备用气等调峰用气项目价格,开拓非高峰时间段用气。这些用户,既有助于提高固定设备、管网利用率,降低平均价格,也可以提高燃气竞争力。